独坐敬亭山教案

时间:2024-02-23 10:36:08
独坐敬亭山教案8篇

独坐敬亭山教案8篇

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,常常需要准备教案,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。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独坐敬亭山教案8篇,欢迎大家分享。

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1

《独坐敬亭山》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。

第一课时

教学目标:

学习,《独坐敬亭山》一诗的生字。

理解诗歌的意思,由诗句想象画面。

朗读诗歌,背诵诗歌。

教学准备

课前布置学生自学生字词,自主了解诗人的生平。

教学图片

教育过程

导入新课

了解李白。

由《早发白帝城》一诗引出李白

李白简介:

李白(701-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。其诗风雄奇豪放,想象丰富,语言流转自然,音律和谐多变。他善于从民歌、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,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,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。与杜甫并称李杜。

学生自由讨论有关李白的诗或故事

写作背景

敬亭山在宣州(现在安徽宣城),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,大诗人如谢灵运、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。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,这首五绝写于天宝十二年(753)秋游宣州时,是李白离开京城长安后,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,来到宣城时写的。长期飘泊生活,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,看透了世态炎凉,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,增添了孤寂之感,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。这期间,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、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,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、倾诉内心情感的诗。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,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,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。

板书课题《独坐敬亭山》,学习生字亭

独坐敬亭山

点击查看图片

指出亭字是后鼻韵母。

朗读课文,读准字音

学习诗歌,有感情的朗读诗歌

听录音

划出节奏

独坐/敬亭山

众鸟/高/飞尽

孤云/独/去闲

相看/两不厌

只有/敬亭山

词语意思

独坐:

敬亭山:在宣州(现在安徽宣城北郊),古名昭亭山,山上有敬亭

众鸟:

高飞尽:

独去闲:

厌:

了解诗句意思。

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的意思是:

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的意思是:

赏析本首诗

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的景象,其实,把孤独之感写尽了:

众鸟高飞尽,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,直至无影无踪。众鸟一般可以让我们想到什么?本来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,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,多有情趣啊!而眼前,众鸟高飞,离人却是越来越远,一个高字扩展了空间:抬头仰望,空阔的蓝天上,鸟儿在远走高飞,直至看不见!一个尽字,增强了这句的表现力度,可以想见李白这时的万般惆怅。运用这种烘托写法的,还有很多,例如……

后句中,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。而云并非满天白云,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,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。慢慢地越飘越远,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。小精灵

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,突出了离去的过程,让我们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,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,令人回肠荡气。

尽闲两个字,把我们引入一个静的境界: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;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。它们都似乎有灵性,不愿与诗人为伴,远离诗人而去,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,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,更显孤独和渺小。其实,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,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。在诗中,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,这是诗人情感外露的结果,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。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,能给我们以联想: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他眼看着众鸟、孤云渐渐飞去,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,只有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,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,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。

三、四两句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,将敬亭山人格化、个性化。尽管鸟飞云去,诗人仍没有回去,也不想回去,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,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。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,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。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。相两二字同义重复,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,表现出强烈的感情。同时,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,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。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,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,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!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,表面看来,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,脉脉含情。实际上,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,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;而他那横遭冷遇,寂寞凄凉的处境,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。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亦如是。 与这一句非常类似。

众鸟、孤云的动与敬亭山这静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无奈!

诗人笔下,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、溪水、小桥,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,敬亭山极目如画,然而风景如画又怎么样?我们并不知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,或许是在山顶,或许在空阔地带,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。本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,而是借此地无言的景色,抒发内心无奈的情感。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,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。然而,恰恰在这里,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。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,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。

联系自己实际谈问题:

我们有没有过李白的这种孤寂感觉?谁能举例说明?

我们是怎么排遣这种孤寂带来的苦闷感觉的呢?

拓展学习李白的其他写景诗歌

这首诗与上首有许多类似之处

《月下独酌》

【其一】

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

举杯邀明月, 对影成三人。

月既不解饮,影徒随我身。

暂伴月将影,行乐须及春。

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乱。

醒时相交欢, 醉后各分散。

永结无情游,相期邈云汉。

李白是个乐观洒脱的人,这在他的很多诗中都表现出来的,请大家再看一首:

送友人

李白

青山横北郭,白水绕东城。

此地一为别,孤蓬万里征。

浮云游子意,落日故人情。

挥手自兹去,萧萧班马鸣。

课堂小结

……此处隐藏6209个字……脉相望,紧紧融合。——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

四、感悟孤独

好一句“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庭山”。李白啊李白,你游历了那么多名山,你曾豪情万丈,你曾广交朋友,为什么此刻这么深情地看着敬庭山呢?(孤独)

你从哪里感受到了“孤独”呢?

1、我们一起读前两句。“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”

在李白的眼里,那是无情的鸟儿在弃他而去,那是高傲的云在弃他而去。 再读: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

其实在自然环境中,鸟飞云走,是很自然的。为什么这时候的李白却是那么孤独?你想过么?(你们很善于推测。)

(介绍背景)的确,这时正是李白横遭冷遇,寂寞凄凉的时候。李白曾经七次来到敬亭山所在的宣城游玩,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10年以后再次来到敬亭山所作的。李白的满腹才情只被唐玄宗视为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,他空有投身政治报效祖国的雄心,却被一些权臣小人算计被迫离开长安,长期的漂泊生活,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,看透了世态炎凉,从而增添了孤独与寂寞之感。

现在你明白了么?谁再来读读前2句。(听得出,同学们感悟很深)齐读。

2、老师也来试一试。闭上眼睛,想想,那是怎样的一翻情景呢?人看山,山看着人,人陪伴着山,山陪伴着人。配乐,范读。

同学们来!(齐读)

3、这哪是人和山。分明是两个李白,分明是两座敬亭山!李白啊李白,你有什么话想对敬亭山说呢?敬亭山啊敬亭山,你有什么话对李白说呢?

(1)练笔:

李白神情地看着敬亭山,轻轻地对他说:“”

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,轻轻地对他说:“”

(2)引读:

啊!鸟儿和云朵也讨厌我,只有你陪伴我在身边。(齐读——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)

是啊,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里真有点死气沉沉啊。(齐读——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)

不用答不用问,一切都在不言中(齐读——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) “相看两不厌,只有李白啊!”

五、课外拓展

《秋蒲歌》出示。自由读,感受下这首诗里是怎样的李白?

你来读读。请你读读。很深情。让我们齐读《秋浦歌》。

“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?”

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,你能安慰安慰他吗?

李白,这么多人在关心你啊,你要乐观、坚强、开朗起来。

你还记得《赠汪伦》吗?同学们齐——

还记得《静夜思》吗?

还记得《望庐山瀑布》吗?

李白啊李白,我们都在怀念你,你并不孤独!

让我们再来齐诵这首诗《独坐敬亭山》。

六、作业:背诵古诗

板书设计:

独坐敬亭山

相看

独←——————→敬

坐←——————→亭

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7

第一课时

独坐敬亭山

激趣导入

导语: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: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,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,他们是谁?(诗圣、诗仙)

揭题。谁来背背李白的诗,会几首就背几首。

释题,简介背景

读题,看注释,结合插图,介绍背景。

过渡: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,想到些什么呢?

学生自学,初步理解

自读古诗,做到五不。

自读古诗,思考问题,并根据注释,结合插图,逐句说说诗意。

四人小组合作学习

互读古诗,检查是否做到五不。

交流诗意。

全班交流

1、指名回答,评议交流。

2、老师点拨:闲是悠闲的意思,在说句意时,要作词序的调整。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。厌的注释是满足。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。

3、学生质疑。师生共同解答。

4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,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。可以用语言描述,也可以用画面表现。

指导朗读

1、《独坐敬亭山》围绕着静来写,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,节奏要缓慢;通过朗读,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。

2、多种形式读诗: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。

吟读,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

1、自由吟读。

2、讨论: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?你最欣赏哪一句?

望洞庭

形象感知,揭示诗题

出图。你知道洞庭湖吗?谁来介绍一下?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。

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8

一、教学目标:

1.认识2个生字,会写5个生字,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。

2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能背诵默写《独坐敬亭山》。

3.学习通过看注释,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,感知诗词大意,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。

二、教学重点:品味诗句,指导背诵,积累语言。

三、选文目的:通过对诗句的诵读和欣赏,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。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,同时积累古诗名句,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,增加文化积累。

四、教学准备:李白的诗《望庐山瀑布》《静夜思》等。

五、教学过程:

(一)谈话导入。

同学们,李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诗人了,我们学过不少他写的故事,大家能背诵出几首吗?(学生背诵古诗)

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手李白的诗《独坐敬亭山》。(板书课题,生书空、齐读)

(二)知诗人,解诗题。

1.知诗人。李白,唐代诗人,他写的诗又多又有名,所以人们又称它为“诗仙”,(介绍历史背景。)

2.解诗题。“独”是指独自一个人。请同学们看注释了解敬亭山。

师: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?又想到了什么呢?请大家朗读全诗,体会李白的心情。

3.检查生字,朗读全诗。

课件出示生字生词,指名认读,领读。出示全诗,全班齐读,教师指导古诗停顿并范读。

(三)悟诗意,觉诗境。

师: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句,说说你的理解。

1.重点引导“众”与“孤”之中蕴含的多与少之意,“尽”与“闲”对比教学,结合历史背景,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。

2.小结前两句:仰望天空,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,直到看不见影子;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飘越远,四周一片寂静。

3.师:请同学们读一读后两句,后两句诗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?

4.读诗句,小组讨论诗句含义。

5.小结后两句:我静静的凝视着山,觉得山也在看着我,好像在相互交流,彼此谁也看不够,此时,此刻,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。

6.过度:作者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,只有那座不言不语的高山呢?古人写诗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情,(了解李白不同时期的诗和他当时的境遇,体会本诗抒发的情怀。)

朗诵全诗,熟读能诵。

总结全课。

《独坐敬亭山教案8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